学好“四史”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是党员的一门重要必修课,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党员学好用好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2020年7月2日,校党总支精选了上海航天展示交流中心和远望船舶馆两地,率全体党员深入开展红色寻访活动,引导我校党员体验感悟背后蕴藏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
九天揽月 见证中国航天发展
走进航天展示交流中心,老师们通过研览“弹、箭、星、船、器”,感受国家发展的硬实力。在声、光、视觉等特效中感受火箭发射的壮观,参与互动体验,感受中国航天取得的伟大成就。看到智能制造领域在人们的生活中承担的诸多重要角色,航天卫星的多种类、多功能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便捷服务,从紧急救援到应急救护,从智能机械加工,到新材料制造,复合金属材料研发使用,苍穹之下彰显着中华民族创新创业的智慧和力量,天地之间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军民用领域的各项技术突破,让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深感自豪。
汽车工程系的老师看到智能网联汽车和在航天航空的制造,传感,检测,定位等技术支撑下的无人驾驶汽车,感到这将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关键。智能工程系的一位党员在看到智能机器人、智能生产线时禁不住感慨大开眼界,切实体会到智能制造新技术是智能工程和现代制造各专业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新方向。只有将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新技术、新需求相结合,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技术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升专业的硬实力。
看海上科学城 解密航天背后助力军
参观集当代造船与军工、船舶与海洋乃至航天与航海等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博览圣地——江南原址2号坞及远望1号测量船是此次红色寻访的又一站。
老师们走近海军飞机制造处,远远的八个醒目红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映入眼帘。展厅内丰富的图片史料、诙谐幽默的“看舰江南”讲解,让大家在阵阵笑声中快速走过了江南造船厂发展的时间长廊,回顾了江南造船厂的诞生、成长与发展,充分见证了中国海军的强大实力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国之重器发展中的优越性。
习习凉风中,老师们兴致勃勃地登上由江南造船厂生产的现停靠在黄浦江边的远望一号科考船。这是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代综合性航天远洋测量船,型深38米,最高时速20节,续航力达到100天。该船于1977年8月下水,1978年交付使用,成为中国航天远洋测控事业的先驱。2008年9月,该船完成“神舟七号”飞船和委内瑞拉通信卫星海上测控任务后,于11月12日安全返回中国,圆满完成“收山”之战。1978年至2010年的32年间,该船先后44次远征大洋,安全航行2600多天、44万海里,圆满完成远程运载火箭、气象卫星、载人飞船等57次国家级重大科研试验任务,享有“海上科学城”的美誉,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第一艘木船,到如今的万吨大驱,从远望1号到远望7号,无不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制造技术和制造智慧,凝聚着中华民族走向深蓝的复兴梦。
重温入党誓词 牢记初心使命
习总书记说过: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激发广大党员始终保持信仰如山、信念如铁、信心如磐,全体党员在经过岁月洗礼的远望一号上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冯明领誓、全体党员齐举右拳,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在党旗下接受洗礼,表达了全体党员对党的忠诚和信仰。
党员们表示,重温誓言,帮助自己明确方向,提高认识,为以后的工作指明道路,学习“四史”,让我们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我们要坚定信念,立足岗位,忠于职守,勇于担当,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结 语】
此次参观开拓了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眼界,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孜孜不倦的追求精湛专业技术,才能为社会发展培养必需的技能人才。历史塑造未来,今天影响明天。今天不忘来时路,明天就能够铸辉煌。唯有记得来时路,记得一路走来的艰难困苦与宝贵经验,记得为什么出发、从哪里出发,才能够使初心永不蒙尘褪色、永不枯萎干涸,才能够促进我校党员教师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才能够让大众工业学校发展的巨轮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