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职业教育大环境,学校鼓励专业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在暑期进行相关专业技能提升和教学教育信息化提升培训。为了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现代制造系数控教研组卢红、郏豪杰和沈丽华三位老师前往航天基地参加数控技术应用岗位培训实践活动。
此次培训共分为三个阶段,郏豪杰老师和沈丽华老师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前两阶段培训实践活动,卢红老师则将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全程培训实践。
战高温 下企业
暑假对于大多数老师而言,可能是旅游、度假、带薪的休闲……但是对于职业教育专业教师来说,暑假就是战高温,下企业参与培训、提升技能。
在航天基地组织全体培训学员参观航天展示厅后,严格、系统、高效的数控技术应用岗位培训拉开了序幕。
此次培训安排了机加工工艺、数控车工铣工和机械检查工三个岗位的实践学习。参加这次的下企业培训实践活动,不仅可以熟悉机械制造类企业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主流数控技术应用、数控加工生产工艺流程等,还可以学习到所教专业面向的岗位在生产或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提升数控加工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对数控专业实践课程内容把握的准确度。
分阶段 练技能
第一阶段学习了安全保密教育、生产现场管理和企业入职培训这三门课程,为期13天。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教师们了解了机械制造类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产业发展趋势、管理制度与文化、岗位设置、用人要求等基本情况。第二阶段分别是工装设计和编制加工工艺两门课程。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教师们收获颇丰。三位老师频频分享其学习成果:
“几何量与测量”和“几何公差”了解到测量工艺的编写要求主要包括标注释读,测量步骤和数据处理,知道了测量原则(阿贝原则,三分之一,最短测量链原则等),一天学习下来将原本课堂上比较模糊的概念弄清楚了。
“精益生产管理分享”,第一次听到TPS,下午车间实践,为孵化转换成果寻找“点”,迎接中期汇报。
与王伟师傅对接,知道“工装”的广义概念,打破了我一直以为的“夹具定位安装”的含义。
下厂实践中期汇报培训,重点是如何将企业元素融入到正常教学,形成转化教学成果。
学习典型零件的综合测量,第一次使用正弦规测量角度,李进老师亲力亲为、耐心细致,先理论讲解、再操作示范,了解了很多课堂以外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来回140多公里的车程还是非常值得!
跟同事将零件上所有尺寸和几何误差测了个遍,包括V型槽角度测量(通过标准圆柱棒测量再计算到角度)、对称度测量(通过标准圆柱棒再计算)、垂直度测量(刀口角尺)、孔径(直接获得)、同轴度、万能角度尺测量角度等。体会之一是测量后的数据处理基本都要到三角函数,所以数学一定要学好;之二就是真正的实际测量与纯粹书本上的理论讲解还是有区别的,测量手法测量技巧、测量规范等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与此同时,老师们还听取了《几何量与测量》、《人与设备之关联》、《航天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及车削案例》、《精益管理的实施对企业的意义》、《EDGECAM智能编程软件》、《先进数控加工技术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NX10.0后处理与Vericut仿真》 等9个专题讲座,从中了解了镜像铣削技术、先进测量技术、焊接技术等先进加工技术。
重实践转成果
两个月紧凑的培训学习,教师们了解了航天产品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和航天产品质量管理的要求,增加对航天产品应用的认知、提高了对不同行业产品质量要求的认识;通过对数控工艺的学习,教师们能够根据产品数量、设备条件和工人素质等情况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有针对性地指导生产,保证加工质量,提高加工效率;对航天产品加工中数控技术、工艺流程的学习了解,拓展学员CAD/CAM软件应用及产品加工方法的能力。通过企业实践成果的总结,教师完善了自身专业的教学内容。两个阶段的培训结束后,每位学员还被要求为航天职工授课一次,分享其学习成果和经验。
这次岗位培训实践活动,对专业教师而言,是学习、积累数控技术实践操作经验,丰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一次良机。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该加强下企业岗位培训实践,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让我们的学生尽快和上岗单位实现零距离接轨!
现代制造系
2020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