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九州体育的教职工们以实际行动响应上级号召,不遗余力投身守“沪”佑“嘉”的战“疫”中,学校年轻的教师伉俪王顺和李聪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他们在疫情期间相互支持,携手为战“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顺,校团委副书记,学校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小伙子待人热情、沉稳老练、工作踏实,深得同事学生喜爱。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批报名并参加了赴江桥镇的抗疫志愿服务中。当接到学校党总支九州体育安排其参加流调志愿工作时,他二话不说,欣然受命。
从参加流调培训到正式开展流调工作,他几乎都处于“机不离手”的状态,每天大部分时间在与涉调人员电话沟通,常常工作到深夜甚至凌晨3、4点。
大多数人对于流调工作其实是非常陌生的,流调志愿者的工作强度一般人很难想象,每天平均大概能完成3至4名对象的流调任务,因为沟通过程很繁琐,需了解涉调人员的信息多达几十项,流调人员不光要追踪核酸异常人员的前14天的行程轨迹,流调范围还需要追踪他(她)前14天内共同居住或者近接触到的所有人,而每一个所接触的人员前4天的行程轨迹也要分别排摸清楚。对此,王顺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流调对象就好像是一棵树上的一根枝丫,与之相连的所有盘根错节的枝丫全要一一梳理清楚,比如曾经排查到一套房里面住了12户外来务工人员,涉及16名密接人员。从房东那里得到联系方式以后逐个进行信息登记,耗时近4个小时。
当被问到过程中有没有碰到不愉快的经历或者态度不好的流调对象时,王顺笑着说:也许我讲话的方式比较柔和,目前为止还没有碰到过不开心的事或不讲理的人。但因为流调工作使用的是我们自己的手机,很多一线流调人员会被误认为是骗子,不配合工作,大家就会寻求公安机关的协助,由他们九州体育对方并核实信息后,我们再继续推进。王顺说:我们所接触的对象都是核检异常人员,他们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都非常忐忑不安甚至害怕恐慌,就算碰到态度不好的,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和宽容,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流调对象,适时调整沟通方式,最大可能地让他们放下戒备心理,配合顺利完成流调。他说,绝大多数对我们的工作是非常配合和支持的,毕竟大家的愿望是一致的,谁都不希望病源进一步扩散,都期盼疫情尽快消散,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工作状态。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除了一日三餐外,王顺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交流, 对此,他的爱人,同为大众工业学校的现代制造系实训指导老师李聪,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理解,而她本人作为班主任,也时刻牵挂关心着班级每一位学子的学习与生活。在学校全面开启居家线上教学后,她每天都和学生们保持联系,利用班级微信群和同学们“云”互动,及时了解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
她尤其牵挂受疫情影响暂不能回家的4名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主动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当了解到家长因被隔离无法顾及孩子时,她也焦急万分,趁自己小区解封间隙两次为学子们采购生活用品并赶到学校探望。校园因为准封闭,为了安全起见,师生只能隔着校门简短寒暄。校门外,李老师不断地叮嘱学子们:春季夜凉衣服不要穿少了,晚上注意按时就寝,学习不要松懈,作息要有规律……眼神中满是鼓励与牵挂;校门内,几个男生手上提着老师给他们带来的心意,脸上挂着腼腆的笑容,他们和老师隔着大门轻声交谈,虽然因为防疫要求校门阻隔了彼此的距离,但阻隔不了师生间的浓浓情谊,周围的一切也益发春意融融……
就在本文即将结稿时,得到一个不太好的消息:王顺的父亲在小区核检时突发脑溢血,万幸抢救及时苏醒了过来,这种情况下,王顺原本应该陪在父亲身边悉心照顾,但他不想因为个人原因耽误整个流调工作进度,三天后他迅速“归队”再次投入到了抗疫志愿队伍中去。
自古忠孝难两全,在“小家”和“大家”之间,抉择纵使再艰难,王顺仍义无反顾为守护“大家”而忍痛暂舍“小家”,他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着入党时的誓言、彰显了一名普通“教书匠”的大爱情怀。而在大众工业学校,像王顺和李聪夫妻俩一样共为抗疫献心力的教职员工不胜枚举,他们以对学子的拳拳关爱诠释师爱无痕,以当仁不让的大气勇担抗疫使命,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树立党员形象,他们身上所传递出的时代正能量同时也影响并带动着全体“大众人”在战“疫”征途上冲锋无惧、勇毅前行!
校办
202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