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的受访者反映,他们曾经遭遇“智力陷阱”。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甚至个别大型企业以考核为名,将公司内接下的项目作为考试题目直接交给应聘者完成,堂而皇之地剽窃应聘者的创意。
张某是今年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年初曾应聘一家广告公司。公司在浏览了他的简历后,即拿出一张室外的CAD草图,让他在3天内设计出一张健身馆的外景效果图。张
|
昨天,记者采访一名广告公司的老板时,他对记者脱口而出:“这很普遍啊,在广告界,我们和他们(求职者)又没签任何协议,他们也没辙。”
为此,专家提醒求职者,在应聘有创造性劳动的职位时,最好在提交作品前和招聘单位订立协议,规定本人的应试作品不经本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
除了这种严重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外,职场中的隐性侵权事件也不少。调查中,4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经在求职过程中被问及很多与工作无关的个人私生活信息,26%的人则表示自己的邮箱被公司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