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制造系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建设 > 现代制造系
教育因你而美丽
暂无

 

——大众工业学校教师王文强入选上海教育年度九州中国有限公司人物

题记(2010年上海教育年度九州中国有限公司人物王文强颁奖词):你年仅22岁就拿到了技术工人最高等级的证书。你放弃高薪,扎根职校,矢志培养更多的新一代“八级工”。在你的手中,百炼钢成了绕指柔,在你的脚下,讲课台就是实训场。

 

近日,10位“2010年上海教育年度九州中国有限公司人物”在上海教育电视台隆重揭晓。我校数控教学部王文强老师凭借扎根职业学校教师岗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进事迹,荣膺上海教育年度九州中国有限公司人物,同时他也是嘉定区唯一一位获奖选手。

2010年,在上海教育界,有一群人,他们用不同寻常的教育行为,铺就了一段段不平凡的故事,上海的教育因他们而生动,因他们而美丽。

王文强,这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用他不平凡的努力,在职教领域的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突出成绩,诠释了奉献的教育内涵,演绎了朴实的教育美丽,成为上海、嘉定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扎根职校终成“正果”

2001年,中考成绩过了市重点分数线的他,因为种种原因,主动放弃高中,走进大众工业学校,开始了一段在当时不被任何人看好的职校求学历程。

当时技职校生的代名词就是“三等生”,学生不愿读、父母不让去。开学一段时间,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无精打采,自己也随环境变得消沉,王文强每到夜深就辗转难眠。“可是日子总要过,没劲是一天,有劲也是一天,为什么不生活得有劲一点呢?”王文强觉得,不能“脚踩西瓜皮”,“如果四年荒废,当初的牺牲就更不值了。”

别人睡懒觉,他已经钻进了车间;别人实训结束回教室休息,他还待在和师傅讨论工艺;别人欢欢喜喜过假期,他则主动请缨帮忙维护机床。

几年苦练,一炮打响。2004年王文强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第一届数控技能大赛”上海赛区学生组的预选赛,在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获得数控车床学生组第一名,并以唯一一名中专生的身份代表上海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在决赛中发挥稳定,获得学生组车床第45名。同年还获得“上海市职业技能竞赛”学生组一等奖,被市鉴定中心晋升为“数控技师”,获得“2004年上海市技术能手”光荣称号。2005年参加“上海市第一届星光计划”比赛,获得数控车床全能二等奖。

 

放弃高薪留校任教

2005年,王文强中职毕业,又一次面临选择:进企业,或留校做老师。此时,王文强已“名声在外”,不少企业邀请他任技术顾问,薪水很不错。但另一方面,他觉得,“4年前,我什么也不是,做出这样的成绩,我从心底感激学校。”王文强最终选择留校。

“进企业,最多不过带几个徒弟,当老师带学生能带一大批,更有劲。”于是,王文强成了一名年轻的“老师傅”。中专学生的自控力不强,加工的零件没有达到标准,有同学嬉皮笑脸央求:“老师,这次算了吧,下次再来过,一定做好。”碰到这类诉求,王文强一律驳回,并且毫不留情:“重新再做一遍,不达要求不能走,别小看了一钉一铆,现在不严格,以后工作了,小疏忽可能会坏大事。”他陪着学生加班,直到他们做出满意的作品。

2007年,他担任数控专业“总教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指导学生参加“上海市第二届星光计划”比赛,带教学生获“数控车床一等奖”、“数控铣床一等奖”、“数控机床工团体一等奖”。同时,他本人参加“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成绩突出,晋升为“数控高级技师”,年仅22岁,是上海最年轻的数控高级技师。200911月至20106月,他以上海市队教练的身份指导训练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国中职院校技能大赛”数控车床项目的决赛。指导学生获得一等奖,并被授予“全国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光荣称号。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的接见和表彰。

 

引入创新提升教学

市政协原副主席、“星光计划”组织委员会顾问谢丽娟女士“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观念,大力发展技术创新能力”的倡导时常回响在王文强耳边,他觉得要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创新意识,就必须充分利用在校时间,通过学校平台,为他们培养创新观念牵线搭桥,为他们拓宽创新思路引航指路。

“身处信息时代,一名优秀的中职数控学生,不能光盯着机床,还要成为电脑高手。”于是,他和学生一起研究UG等工程制造软件。现在,他带教的学生,不仅是机床操作高手,还同时是工程设计能手。“子弟兵们”掌握的技能水平和技术素养远远超过同阶段其他学生。

人才必须朝复合型方向发展,带教过程中,王文强又一次触摸到现代教育培养的精髓,对于学生来说,但“要做全能技工,不仅要懂数控车工,还要掌握铣、刨、磨、线切割等技术。”于是,他“身先士卒”,一个月内把机电加工、电气等七八个车间转了个遍,碰到不懂就向其他专业老师请教,再把这些技能传授给学生。

近来,王文强又在思索一个新问题:高技术工人还缺什么?王文强说,他们不缺精湛手艺,但缺乏想像力。他把这一创新想法运用到教学,让学生大胆想一些奇形怪状的模型,再把它加工出来。在他的引导下,有的学生做了个足球大力神杯,有的学生设计了一枚心形镂空戒指,还有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做了一套类似于电影《盗梦空间》中的非常规建筑。学生周清说:“我们总是要问老师,做这个有什么用?老师回答,技工不能总是‘按部就班’、重复劳动,而是要融入生动想象,不断挑战自己。”

 
   

 

后记:

短短五年,王文强完成了从优秀学生到金牌教练的华丽转身,他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培养出更多的高技术人才,向人们证明:技术工人也能有灿烂的前景。

奋斗在上海职教岗位上的王文强步步耕耘,执着坚守。大众的教育因他而美丽,数控的教学因他而精彩。

 

数控教学部

201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