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旋律依旧回响在耳边。建党九十周年之际,回顾风雨兼程,凝望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不禁感慨万千,这一切举世瞩目的辉煌成果,无不源于劳动。
时代的变迁,让“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价值观念在青年一代中发生了些许嬗变。然而,我们欣喜地看到,大众工业学校数控教学部以学生身边的教学楼走廊为实践平台,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勤于奉献,通过一系列配套活动的开展,使得“劳动光荣”重新回归校园生活的主旋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在教学部内蔚然成风。
扎根岗位,无私奉献
走进学校第三教学楼,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整洁有序。原先,这里的地面覆盖着厚厚的污垢,甚至看不出水磨石的原貌。如今的三教,地面光亮如镜,楼道面貌焕然一新。
这些改变从去年开始,当时,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随地吐痰、吐口香糖,加之使用多年的水磨石腐蚀老化,地表污迹斑斑。无序的卫生环境使德育管理步入“破窗效应”的恶性循环趋势。
数控部主任管坤提议组建一支卫生服务队,专门负责楼道的卫生清洁工作。起初,这支队伍由六位外省市常住学生组成。周日至周四,他们负责每天晚间楼道的常规清洁工作,每位同学都会认真将自己的包干区打扫干净,同时,提前完成任务的成员还会主动去帮助那些未完成任务的队员,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共同维护三教的清洁。
周末,卫生服务队成员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最传统但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洗刷楼面。同学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艰苦奋斗,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的诺言,为身边的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甘于寂寞,持之以恒
日复一日的卫生打扫枯燥乏味,“坚持”成为摆在卫生服务队员面前最大的考验。
特别是到了周末,当周围同学都欢声笑语、三五成群的结队外出时,这群十六、七岁的孩子们则拿起劳动工具,把自己“关”在了教学楼;当班级同学在阶梯教室观看影片,感受精神及视觉上的双重享受时,他们还在争分夺秒,利用教学楼“无人时间”多洗刷一块污垢……
多少个日日夜夜,卫生服务队的成员们扎根在三教,与刷子、拖把为伴。他们也曾萌生过“退缩”的念头,周文斌同学在日记中这样记道:“常常有同学对我说‘不要干了,那么苦,一点好处也没有’,而我却只是用微笑和沉默来回答,我知道,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既然
一位哲人曾说过:“平凡的人之所以成就不平凡,是在于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每个周末从下午三点一直做到晚上九点,不间断的劳动,一天下来,队员们被汗水浸湿了衣服,全身上下酸痛,但是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和劳动,看到地板被洗得发亮的那一刻,心中总会涌上一股暖流、一种满足感。
虽然因为客观原因,卫生服务队的成员几经更换,但是他们一直秉持“甘于寂寞、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在最平凡的岗位上最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厚积薄发,天道酬勤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生活的美好,社会的进步,源于平凡艰辛的劳动。回首过往的一年,参加过楼道卫生服务的同学收获满满:每一次劳动过程都是一次历练。
自主劳动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到了许多无法从课堂获得的东西。学生闫树华说:“周末花了好大劲打扫干净的楼道,没过几天,因为班级值日同学拖把滴下的水,马上又沾上一层黑,我们又得马上抽时间重新洗刷。”这件事让他想到,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自己要学会尊重他人。教学部主任管坤也深有体会:“角色换位比说服教育还顶用。我们就是在服务与被服务的劳动中,让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道德高尚,什么是尽心尽责。”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当学生被问及参加劳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用了这句话做了回答。很多事情看着简单,没有做过不会知道其中的艰难。只有做过以后,才会知道没有一件事情是简单的,没有一件事情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做好的。打扫楼道虽然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真正用心投入其中,才发现并不简单,不仅要花大量的时间,还要承担无形中的责任压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同学们从辛勤的劳动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一份成熟、一份责任、一份满足、一份快乐,这是那些未参与劳动的同学所无法得到的宝贵财富。
更令人欣慰的是,在刚开始不久的企业顶岗实习环节中,这一批经过劳动历练的同学,迅速度过磨合期,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钻研、全心全意投入,受到企业领导的一致认可。
新时代激励新奉献,新目标呼唤新成就。“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学校创建全国改革发展示范校之际,我们呼唤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平凡的劳动中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明天,在大众校园唱响“劳动光荣”的主旋律!
数控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