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光明日报朱铁志发表的“中国人面子工程”这一问题,9月13日下午机电教学部16个班级利用第7节班会课全面开展了有关的主题班会活动。
为了让每个学生够能够细致的体会文章的内容,思考其中的含义,教学部在星期一晚上就将文章下发到每个学生手里,经过一天的认真思考,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认识到这个问题,各个班级的班主任老师煞费苦心,不仅精心布置了黑板题目、美化了教室黑板,还充分调动了各种资源形式来丰富班会的内容,很多班级都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
其中0561焊接班采用了辩论会的模式,以“中国人的面子工程需要还是不需要”作为辩题,尽管班级只有30多人,可是每个同学都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对“面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剖析,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仍然不愿离去。0578班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去观察校园内的“面子”问题,很多同学从自己身上找到了所谓的“面子”现象,他们时常会去攀比穿着,攀比吃喝,时常会去比较谁的家境更好,谁的零花钱更多等等,可往往忽略了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该如何去争自己真正的“面子”。而0581模具班则由传花接力来推选代表发言,串联了学生自导自演的游戏来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
与此同时,刚刚进入学校的06级新生比起学长也丝毫不逊色,他们仅仅利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排练出了有关“面子现象”各类型的生活小短剧,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观察并主动发现其中的问题,还有的班级老师搜集到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电教资料,让学生认真观看,然后联系自身实际情况来发表感想……各个班级最后的努力甚至达到了理想以外的效果,闪现了许多理论的火花。而同期在实训的班级也不甘示弱,尽管没有具体的班会时间,可是也同样利用了中午宝贵的休息时间进行了研读和讨论,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里都充分把握这次各抒己见的机会,同样精心的完成了布置的学习任务。
最后,每个班级班会之后把师生交流的结果成稿上交教学部,通过认真阅读、对比总结,我们得到了许多值得深思的结论:
中国是礼仪之邦,沿袭了四大古都的文明源头,受到了诸国的敬仰。因此,中国人有一种特殊的民族情感——面子。俗语道“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这张“脸”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代表着作为一个人的人格和尊严,是给人的第一映象。其实,面子要不要讲、值不值得去争,关键是看具体事情的“面子价值”。如果事关国家、集体的荣誉或者为了扬正气、数道德、正法纪,那这个面子就一定要讲要争,否则就是“窝囊废”。而如果是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如同学交往中的纠葛、朋友相处中的矛盾,这样的面子一来影响人际关系,二来会降低办事的效率。
作为争创示范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大众工业学校的一员,在每种层面上我们的学校和学生也代表了我们学校的“窗口”,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影响人们对于我们学校的看法。
我们的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每一个角度率先起到垂范的作用。试想每一位老师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注重自身各方面日常细节和内在素质修养的表现,比如自觉遵守“七不规范”、面带微笑主动和学生打招呼,戒烟酒说普通话不迟到不早退,并且能在公共场合组织他所看见的不良行为,长此以往,就会“润物细无声”的在我们学生中起到良好的影响。不管是在校内还是校外,老师的良好行为对学生有一种日积月累的榜样和导向作用,是校园新气象的“风向标”。
我们的学生,是学校的“主人翁”,是精品专业建设的核心主体在更大范围内代表了学校的“面子”。他们每天身着校服、佩戴胸卡,朝气蓬勃的穿梭于上海各地,迈向我们日新月异的学校大门,他们的行为规范直接影响了我们学校的品牌和声誉。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我们要德才兼备,不是有了名牌的包装就是“有面子”,也不要因为小矛盾就认为是“丢面子”而大打出手。“无规矩不成方圆”,冷静的思考会使我们更加谦和、朴素的心灵美和包容心才是真正由内而外“大众人”的面子工程。校园的环境、食堂的整洁、教室的明亮、寝室的安宁……大众工业的点点滴滴都需要你们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