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大众工业学校电气教学部10级学生来到景色秀丽的红色革命基地——沙家浜,开展为期一天的素质教育活动。沙家浜位于江苏常熟市阳澄湖畔,景区树木葱茂,绿水葱葱,座座小桥,片片农舍,掩映在麦海绿浪之中,一派盎然生机。同学们来到这,感受优美的自然风景,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在受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愉悦了身心,放松了心情,收获颇丰。
虽然当天早上下着小雨,但同学们对于这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充满期待。经过2个小时的时间,终于来到了沙家浜。一进大门便看到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它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沙家浜的革命斗争史。参观完纪念馆后,学生们都感触良多,这些革命先烈们为了我们中华民族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沙家浜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的名镇,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8年4月,这里就建立了地下党组织。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为苏常太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5月,叶飞率领新四军六团以“江抗”名义东进江南,在阳澄湖畔与沙家浜抗日武装胜利会师,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利用阳澄湖地区万亩芦苇荡作为天然屏障,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开辟了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9月,“江抗”奉命西移,在沙家浜留下了以刘飞、夏光为首的36位伤病员,以芦苇荡绿色帐蔓为掩护,依靠地方党组织和无数“阿庆嫂”、“沙奶奶”式的沙家浜人民群众,与日伪匪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军民鱼水情深的赞歌。以此为素材创作的沪剧《芦荡火种》,轰动申城,名闻江浙;后改编为京剧《沙家浜》,家喻户晓,百姓传唱,沙家浜由此而名闻遐迩。
电气部的学生们先后参观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瞻仰广场、陆上芦苇迷宫等。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建筑面积
一天的教育活动虽然很短暂,但是留给学生们思考的内容却在延伸,很多学生都说要回去收集些资料,重新认识沙家浜和沙家浜的光荣历史呢。
电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