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没有任何参照和指导,根据课程的需要,自己构想、设计、制造,一块块设计科学、严密的线路板、迷你型的双层货运电梯……电气部的老师们,用他们高超的智慧、周密的设计、灵巧的双手,创造了教学改革中一个又一个奇迹!
“双证融通”专业改革是我校重大专业教学改革项目之一,也是上海市电气专业改革重点试点项目之一。我们大众工业学校电气部教师们勇当改革先锋,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全力摸索、开拓前行,在部主任周惠莉老师的领导下,在团队成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傲人的成绩。
根据市人社局要求,“双证融通”不能使用现有程序化鉴定考核设备,必须自行研制开发授课及考核用设施设备。在这种情形下,我们电气部“双证融通”工作的一个要点就是要想方设法自主研发一套授课及考核用的设施设备。
本次为“双证融通”课程《自动控制装调与维修》设计、制作的实训设备有微缩型的“双层货运电梯”和“常用传感器的识别与检测”。其中“双层货运电梯”由龚魏清老师带领的团队完成,“常用传感器的识别与检测”则由沈炳良老师负责。
“双层货运电梯”是一个缩小版的真实货梯,根据真实货梯的功能及构造来设计、制作。这个货梯的制作,对今后学生的动手操作实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这以前,学生只能通过相应软件进行模拟调试,从来没有真实设备可实际操作,缺乏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有了这台真实版的电梯,同学们以后就可以实实在在的触摸、感受,接线、调试,一切都真实的握在手中,看在眼里。
可就是这台“双层货运电梯”那可真是费尽了老师们的心血,花了大力气了!最大的困难就出在“迷你”上。由于“双层货运电梯”要具有真实电梯的功能和结构,但尺寸却是大大微缩了的,所以在元件采购和收集上碰到了极大的困难,很多元件基本靠定制和自我加工。另一大困难就是设计,我们的老师都没有电梯设计、生产的经验,但现在却要一身兼多职:设计师、加工工人、装接工……从考虑电梯的功能到设计完整的图纸,从采购元件、定制元件到一些特殊元件的自我加工,从一个元件、一个螺丝的安装到一根根导线的连接,一步一步,一样样,走得艰辛、困难重重。团队成员们也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白天黑夜的苦思冥想、一轮又一轮的讨论、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修改,每一点的成功,都凝聚了老师们的心血和智慧。
沈炳良老师负责的“常用传感器的识别与检测”线路板是《自动控制装调与维修》课程另一个项目的教学设备。在这块新设计的线路板上安装了一些常用的传感器。以后学生可以通过这块板子识别这些常用的传感器,并进行检测和接线。在板子的设计上,沈老师要充分考虑好各个细节,要兼顾好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传感器的选用到各元件的布局,再到学生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等等,最后成品的完满呈现并顺利通过专家的验证,也是对沈老师及其团队的最好的肯定和回报。
《继电控制线路维修》课程的设备开发由屠建平老师负责。根据课程的需要一共制作了“多台电动机可同时启动又可有选择启动的控制线路”、“双速电动机自动加速电路”、“Y—△降压启动不能转为△运行的保护电路”、“全波整流可逆能耗制动控制电路”、“带有点动的自动往复循环控制电路”五个控制线路的线路板。
在这些线路的研发中,屠老师及其团队也是费尽了心血。首先图纸的设计就是靠自己一手打造,从初稿到最后满意定稿,前后修改了5次。团队们也是历经了一轮又一轮的构思、探讨、商议,不断的修正、完善,最终才满意定稿。
这5块功能各异的线路板,每一块都是团体智慧的凝聚,每一块都花费了老师们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是大家一个个螺丝、一根根导线地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组装起来的。辛苦的付出也收获了可喜的回报:所研发的五个项目的板子全部一次顺利通过专家的验证!
整个研发设备的过程中,研发团员们碰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任何可参照的东西,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清晰的标准。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来构思、设想、创造。时间紧、任务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巨大压力也都是老师们要想方设法克服的,也是对老师们的巨大考验。值得我们骄傲的是,我们的老师们不但经受住了考验,还以一次就顺利通过专家们的评估来给我们大家交了一个漂亮的答卷,也为我们电气部的“双证融通”工作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我们有理由骄傲,因为我们有这么傲人的成绩;我们有理由成功,因为我们有如此出色、如此投入的团队!
电气教学部
201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