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程系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建设 > 智能工程系
不能忘却的“12.9”运动
——记智能工程系学生参加校“12.9”运动80周年文艺汇演


2015年12月9 号,为纪念12.9运动80周年,我校举办了盛大的文艺汇演,智能工程系共有三个节目在汇演中亮相。

首先跟随笔者先来回顾下12.9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1935年的12月9号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12.9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回应和全国人民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2.9”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妥协投降政策,大大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国内和平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的到来。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12.9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在本次文艺会演中,智能工程系有三个节目。第一个上场的是《龙的传人》。演员们精神饱满。在表演的过程中还穿插了具有现代气息的舞蹈,展现出龙的传人应有的活力。第二个出场的是152001班的《中国军魂》12名身着八路军装的小战士踏着矫健、沉稳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伴随着浑厚的音乐,小战士们用歌声和动作演绎了当年战士们抗日救国的英勇。最后一个上场的是朗诵《那时》。“我个人意志和自由只有在斗争中才能被体现,不能忘记过去,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许多同学被这句话打湿了眼眶身旁的好友听到《龙的传人》会抚掌大笑;邂逅《中国军魂》则把腰板挺得直直的;而会在听到《那时》时轻轻一叹,慨叹岁月如梭。

这一切都是因为被这些节目深深打动了。其更深层次的是因为明了红歌背后的涵义:那时的学生运动对于我们国家,乃至整个民族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运动如同一剂强心针打在祖国心脏上、打在壮士胸膛里。让那些怀有抗日之情的壮士们多了一份支撑下去的力量。回首过去,当时的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关注民族的生死存亡之大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祖国危机关头,展现出一个中华儿女的大无畏精神和强烈爱国精神。但是再看我们,许多同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玩掌上机”但在这次演出之后,激起同学们的爱国热情。终于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应尽的职责!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系选送的三个节目中,朗诵《那时》是学生原创,该节目是我系151401班刘逸阳同学结合自己成长过程中所闻所感而创作,同时我系艺术教师张志琴老师为了保证选送节目质量,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排练,一步一步指导学生练习,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朗诵的举止表情都经过张老师的细心斟酌,为学生在舞台上出色完成演出任务奠定基础。

让我们“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多一份爱国之心,多一份赤子之情!

智能工程系

2015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