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程系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建设 > 智能工程系
新赛项下的新征程
——记我校智能工程系“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国赛集训


2017年5月26日下午放学后,智能工程系学生记者来到我校机电开放实训中心机电一体化实训室,实训室里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本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集训工作。

探访新项目

在采访之前,小记者们觉得“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对我校学生而言是个新名词,同样也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新项目。于是小记者们带着对“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的好奇,来到我校机电实训中心机电一体化实训室“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集训现场进行实地探访。

刚进入集训场地的时候,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实训设备尤为引人注目。在小记者们到达之初,指导教师正在为操练集训项目做准备工作,在表明来意后,该项目的指导教师金益老师和龚魏清老师表示刚刚完成一组训练任务,刚好有时间接受采访。

感受新成长

我校从决定参加“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比赛项目,到设备采购落实,再到教师使用,留给老师和选手训练的时间只有短短一个月。五月份设备到齐,然后从上海市“星光计划”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参赛选手中挑选了两名参加集训。金老师说,在此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就是训练时间太短,在设备编程软件、PLC编程,与原来接触的“焊接机器人”内容完全不同,只能靠金老师和其他老师抱着说明书慢慢研究。同样也是由于首次比赛,大家都不清楚竞赛规程,指导教师们仅仅凭网上的样题,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在训练期间,指导教师们也遇到一些难题,例如:在机器人编程方面逻辑判断指令,是要经过综合系统训练才能达到要求。在这期间,他们反复做、反复试,才能找到一些规律。

勇攀新高峰

在采访中,金老师介绍,“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比赛时间为四小时,由两名选手完成两块内容,如:通气、TCP调试、PLC编程等。在比赛期间,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要共同协作,一旦有人犯错,就会影响整个团队比赛成绩。对于选手而言,这四个小时,精神要高度集中,一旦遇到失误,应共同补救,而不是相互指责,所以该项目对两名选手综合能力要求相当高。

虽然是首次办赛,但是该项目的评分标准全部采用世界技能大赛评分标准。就以最简单的线带为例,它的宽度应该在50mm到60mm以内,只要任意一个点超过60mm,这一档分数就会被扣除。

虽然我校指导教师与参赛选手是首次参加该项目比赛,但是他们仍然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在训练时,他们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遇到技术上的问题,他们自己琢磨,潜心研究。在笔者看来,不管最后成绩怎么样,他们善于学习、勇攀高峰的精神更比大赛的成绩重要。

学生记者:阳逸琪

智能工程系

2017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