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日至5日暑期伊始,我校智能工程系电梯教研组在多媒体活动中心,参加由嘉定区教育局统一组织,全区共100多所学校同时参与的信息化网络直播培训。培训伊始,区教育局姚伟局长结合当前国内教育改革形势向全体参训教师介绍了“十三五”期间教师培训的基本部署,并对培训做了集中动员。
在培训中,嘉定教育局祝副局长结合近期发生的“6.28事件”向教师们及时讲述了“心理健康”对于教育的意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时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健康的心理对于学习、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充满朝气蓬勃,开朗乐观,学习和工作就有劲,效率就高。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虑过多,不能集中精力于学习和工作上,既影响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碍创造才能的发挥。心理健康对于促进人的智力与个性和谐发展,发挥人类最大的聪明才智,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处在智力发展成熟和个性形成时期的中学生尤为重要。
重视心理健康,可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发挥大脑功能,有利于开发智力,充分发挥各种能力,有利于个性的和谐发展。心理疾病的发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注意防止和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以防止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人的心理疾病,大多数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积累逐渐形成的。如果发现有了心理病变的苗头,就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使它在量变过程中得到以终止和消失。
在资深媒体人于其多教授关于《知行合一:平凡的圣徒陶行知》介绍中,向教师们介绍了陶行知从事教育事业的基本情况。
陶行知出生于中国安徽歙县。15岁就读内地会传教士唐俊贤在歙县小北街兴办的崇一学堂,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陶行知从金陵大学毕业赴美国留学,先入伊利诺伊大学攻读市政学,次年获政治学硕士学位,再入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其间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对陶行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陶行知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学到老,活到老。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陶行知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生活”不是人们通常狭义的理解,而是“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生活”是包括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具体讲,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均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生活是发展的,教育也应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教育改造生活是指教育不是被动地由生活制约,而是对生活有能动的促进作用。生活教育的实质体现了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陶行知认为:“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
智能工程系
2018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