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程系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建设 > 智能工程系
学习 积累 沉淀
——记郭玲玲老师赴德国参加师资培训之一

从9月8日登上飞机离开上海,到现在已经整整一个月时间。作为中德培训德国部分的第一阶段,郭玲玲老师在德国南图林根州的洛尔完成了参观学习、技能训练、手工制作等培训项目。

参观学习

罗尔-克罗斯特职业培训和技术中心(BTZ)主要从事跨企业技工培训、技师学历教育、职业进修培训等培训项目,涉及的专业领域有电气技术、汽车技术、金属和制造技术等领域,配备“节能改造实例展厅”、水卫设备,暖气和空调技术、焊接技术培训基地等。

在参观学习期间,郭玲玲老师还参加了斯图加特国际金属加工展览会,此展会每两年一届在德国斯图加特展览中心办展,展会汇集了世界及各国高新技术精华的机床工具产品,是欧洲最著名的机床、精密工具领域展览会之一。本届展会聚焦金属切削加工机床以及精密工具的展示。

本次机床展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科技画卷,自动化柔性生产线、高精度镜面电加工、激光冲床复合加工、五轴刀头旋转水刀切割、大锥度中走丝线切割、手持式坐标测量仪、高速多轴加工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郭老师身临其境感受到科技发展的魅力、开阔眼界,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参观过程中,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现场相互交流、边讲解边分析,把工艺知识有机融合到实践应用中,不时驻足观看,与厂家技术人员交流了解设备情况,拍摄设备与加工场景。在观展期间,教师们有幸见识了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项目德国国家队的现场训练,并与参赛选手有了一次近距离接触。纵观整个训练过程,在展会的嘈杂环境中,选手训练时心无旁骛,即使现场出现一些故障,教练在解决过程中,选手依然能按部就班,在各自的岗位上稳步完成相关工作。

之后郭老师还参观了德国铁匠手工行会,时至今日,这个铁匠协会已经成为了一个博物馆,它的展示意义非常巨大。在这里几位老铁匠展示了开瓶器的手工打制过程。几位老师也轮流体验了一下手工打制工件的乐趣。在这里可以看到德国手工业的精准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让人在感叹德国技艺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德国文化的了解。

技能训练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郭老师在Häfner老师的指导下,尝试使用Inventor软件对零件进行简单的建模编辑。先是进行简单建模的练习,从绘制草图开始,创建草图特征,放置特征,学会特征编辑及工程图的创建与编辑等等,然后就正式进入冷冲模的造型及修改。通过一周的学习,成功的将建模转变为了加工用的图纸。

在设计的过程中,Häfner老师强调,一定要着重考虑经济上的核算,要从企业的角度考虑,因为在企业中人员工资、房屋费用、机器折旧等等都是企业非常关注的内容,每天都要有不少的花费,所以更加关注是否能进一步压缩加工时间,在制定工艺时,数量、质量、时间是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

在德国,与生产相关的要素都有标准可循。包括在设计模型时,模型边缘预留多少空隙,指导老师特意翻查出了行业标准展现给参训教师。在教学中,国内现有情况往往只将目标聚焦在学生是否能准确地加工出零件,而对成本核算,节约材料等方面并没有过多的设计。然而这些方面确是学生在今后工作进入企业时,企业十分关注的要点。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专业教师而言,不仅自身需要加强这方面意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在进行工艺制定或其它内容的选择时都要有一定的经济核算的意识。

在完成了前期准备后,开始进行零件的加工制造阶段。因为本次需要加工的模具为方料,但是实训车间内仅备有圆料。因此Häfner老师带领教师来到数控实训车间,使用DMU50eVo数控机床进行毛坯材料的准备。虽然程序及加工过程是比较简单,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数控实训室,工量具摆放、切削垃圾整理等等都是十分整齐,每一件物品都有它特定的位置。

铜壶制作

在学习过程中,郭老师还完成了一个额外任务——铜壶的制作。首先将铜皮按照规定的形状划线并剪下,然后将铜皮上的污渍清除干净并小心地将铜皮卷成圆筒。之后将卷好的圆筒焊接起来,并用砂轮仔细打磨焊接部分,将多余的焊锡去除,然后用砂纸,锉刀等将铜壶主体的毛刺去除干净。接下来,制作铜壶的底部。将铁皮剪下一个边长50mm的正方形,划线找出中点,以中点为圆心开始翻边。将铜壶主体与底部组合在一起,对不能良好结合的部分进行修整。直到两者能够较好的贴合之后,将两者焊接在一起。并且打磨抛光外表面、装把手、上漆。

在整个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德国手工业的发达与细致。从一张铜皮一步步直到最后将之转变为一个完整的作品,过程非常不容易。但是这些对德国人来说都是习以为常。

结束语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在忙碌中悄然而过,洛尔是一个宁静的小村,在这一个月静下心来沉淀和对比、积累和学习,找到了不足和差距,收获了目标和方法,建立了途径和方向。德国的教学体制让人觉得十分钦佩。能够让学生学自己所爱,做自己想做的事。至于当前职业教育需要更多的去思考如何将两者结合。此外德国的加工技术让人感到了规范的职业技能教育体系,精密的设备,精良的工艺,优秀的工匠等都给人感触颇多。无论看到再多德国的优点,最终值得教师反思和所追求的不是对他们的推崇与效仿,而是要在他们的技术上思考、改革、创新,争取通过学习将他们的知识技能为我所有,真正将所见、所闻、所感融入到教学中,为中国的职业教育走向世界前列而不断努力。

智能工程系

2018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