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4日下午,我校智能工程系在三教4楼会议室召开系部例会,本次例会的主题是分享郭玲玲老师赴德国培训期间、张秀琴和周琴老师赴云南支教期间的所见、所感,本文主要从郭玲玲老师赴德国参训期间所见、所闻展开。
情况简介
参加本次德国培训的教师来自于11所不同的院校总共17人、3名翻译,重点学习德国教育体系、双元制培养体系、教育教学法及教学实践等方面内容。
在培训期间,教师们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和学习,而体会最深的是:德国的传统民族工艺在此依然保留,而且当地也会特意开放博物馆供人参观,同时德国培训的多元化,手工行会的跨企业培训效果十分显著,在培训期间教师共分三大组分别学习机械、电子、数控等方面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们初步接触到一些教学法,以学生的身份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了相应的工作。在完成任务期间要保证产品的品质就离不开操作者,而恰好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塑造了这样的高技能人才。
培训所感
德国职业教育能够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其效率高、实用导向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功不可没,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关键是企业培训师。在双元制培养过程中企业一元的实践教学比学校一元的理论教学时间更长,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数量比从事理论教学的多。不管是学校还是企业要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必须要拥有强大培训师队伍。德国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了数量充足、资质好的培训师队伍,其中不断完善的《企业培训师资质条例》(Ausbilder-Eignungsverordnung,AEVO)对企业培训师的建设起了关键性作用。
德国《培训师资质条例》是依据联邦《职业教育法》的相关条款来制定的。《培训师资质条例》从专业能力角度对培训师四个行动领域进行了描述。《培训师资质条例》指出培训师既要具有自己负责培训的职业所要求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又要具有基于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对职业教育学和劳动教育学的能力进行了阐述,要求培训师具备在行动领域独立从事培训工作的计划、施行和控制的能力。
培训所思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最缺少的就是企业这一环节,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进行探索以尝试解决的办法。《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九州体育》指出:企业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学徒的企业导师。这两个文件都提出企业师傅或企业导师,说明在我国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中,作为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起关键作用的“师傅”的选拔非常关键,但没有对“师傅”的资质能力和行动领域做出明确规定,现在国家每年都会选择部分学校企业和学校进行现代学徒制的试点运行工作。
三个月的异国培训,感触颇深,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对于基层职教教师仍需不断完善、巩固学习、互勉前行。
智能工程系
2018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