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4日-26日,第三届上海基础教育青年教师爱岗敬业教学技能竞赛总决赛在上海师范大学师资培训中心举行,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共计34名选手参加了此次比赛,其中我校智能工程系张秀芹老师代表学校、代表嘉定区也参加了此次教学竞赛总决赛,最终以总排名第5名的成绩喜获二等奖。
参赛教师水平要求高,学校高度重视
各区在组织基层学校进行初赛、预决赛的基础上,推荐1名中等职业教育类青年教师参加竞赛总决赛。行业中专及技校的青年教师,需近两年在相关职业教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上海市一等奖和全国二等奖以上的,经市级相关管理部门推荐参加中等职业教育类组别的总决赛。
为此,学校高度重视该项比赛,在校长冯明、教学副校长付磊、教务处主任张建刚、教务处副主任刘海鹰等的全力支持下,为张秀芹老师组建了包括资深专家赵苓老师、上一届青教赛一等奖获得者郭玲玲老师、汽车工程系主任徐剑在内的工作团队,为张老师出谋划策,全程指导。从最初的选定课程、探讨课题、课程资源制作,再到内容的分层处理、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效果的预设、教具的制作等等,无不凝聚了专家团队、各级领导和全校很多教师的心血和智慧。
备赛时间短任务重,教师加倍努力
4月9日参赛选手报名确定,5月15日要求上交参赛学科10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含1个课时的学习评价主题)和与之相对应的10个课时(15分钟的“讲课”,8分钟“说课”)的PPT,5月24~26日竞赛决赛。
在这短短的四十多天时间里,张老师更是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充分准备,积极备赛。张老师坦言:“从接到任务,到最后比赛,基本上每天都是12点以后睡觉,每天睡4、5个小时,在上交材料之前更是通宵达旦地反复修改教学设计及上课、说课PPT。”因为准备10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相对应的10个教学节段的上课及说课PPT,只要有一个部分修改,对应的部分则要修改10个,只要有一个序号修改,则需要修改10个内容的所有的序号,就这样精益求精,最终成稿时,10篇教学设计达到了150多页,字数达到了6万多字。在上交材料之后,就是反反复复的磨课时间了。
比赛流程新颖难度大,课程反复磨练
参赛教师在决赛前一天熟悉赛场。比赛当天,按参赛抽签顺序及参赛时间安排,提前半小时电脑随机抽签确定本人“课堂教学”(讲课和说课)的具体教学节段。“课堂教学”讲课、说课竞赛结束后,进行五分钟时间的教学反思及答辩。
回想备赛阶段,在磨课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其一、因为课堂中没有学生,最初不适应,很难开口,更别说讲解清楚了;其二、时间控制上,要把一节课的内容包括复习巩固、讲解新知、新知检测、设计回路、回路装调、三维评价、拓展延伸、布置作业等环节,控制在15分钟之内完成也是很难做到。这就需要反复磨课,每一课时练习几遍不行,就练习十几遍,她很多次从气动实训室走出来的时候,外面已经一片漆黑了,只能让门卫给自己留1个实训车间的门不要锁起来。就这样,从最初讲不出来,到后来每节课需要20几分钟讲完,再到最后控制到15分钟之内。
在备赛过程中,专家团队一直陪伴在张老师左右,为张老师的讲课说课进行指导、出谋划策等。张老师一直讲的一句话“没有领导的支持,没有专家团队的出谋划策,我坚持不到最后”。6月4日,比赛成绩揭晓,张老师喜获二等奖第1名。但是张老师说“虽然最终成绩离特等奖及一等奖还有一点差距,但是整个备赛过程让自己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
人生就是一次次破茧成蝶的过程,而每一次的破茧而出必然都会伴随成长,成长是一次次的蜕变,一次次的提高,一次次的完善。不放下恐惧,不逼自己一把,不敢迈出第一步,你永远不会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学校里像张秀芹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他们对待教学刻苦钻研,虚心好学,积极进取,他们在各级各类赛事平台上锻炼,勇创佳绩;还有一些老师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为学校未来发展不懈努力。在这些老师们的努力奋斗下,学校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智能工程系
2019年6月14日